在印尼辽阔的版图中部,是呈“K”字型的苏拉威西岛,在该岛的东南部,有一个被世人称之为红土镍矿发源地的地方:坡马拉(POMALAA)。
坡马拉的红土镍矿从上个世纪40年代开始开采,至今已有70多年历史,是名副其实的印尼镍都。当时的开采的红土镍矿品位均在2.5%以上,主要供日本等国家冶炼镍金属原料,保守计算,坡马拉为全球至少贡献了数千万吨的红土镍矿。印尼最大的综合矿业国企ANTAM公司是这里的元老级开拓者,在本地也建立了印尼第一家镍铁厂。该镍铁厂自备102MW电厂,目前共有三个矿热炉:1号、2号、3号,分别为17兆瓦、18兆瓦、32兆瓦。正常情况下,三台炉子的镍铁产能加起来是1.8万-2万吨镍/年。
2007年7月,我第一次公派来到坡马拉协助进行一个镍矿合作项目的谈判、签约和准备,之后又多次来到此地,感触颇深。多年的开采活动,特别是印尼的矿业新政推行,给这个镍矿老区带来了一些新的变化。

一、矿区密度:据印尼政府已经颁布的前七批CNC名单中,坡马拉的矿区数为20个(包括ANTAM),在全部镍矿380个矿区的比重仅为5 %,排名第7位,已呈下降趋势。
二、码头数量:共有9个。所有者从北到南依次为ANTAM-1,DRI,SSB,PMS,AKAR MAS,ANTAM-2,GASING,TRK/BDM,PERNICK。值得注意的是,有些码头至今也没有拿到交通部的批文,但也在尝试装船。
三、比较有名的已有开采活动的矿企有:ANTAM,PMS,DRI,AKAR MAS,DBM,PERNICK以及县政府的矿业公司等,还有许多所谓“JO”(联合开采)公司。这里是印尼现行的各种矿权属性的缩影,有KK(工作合同)的,IUP(一般矿权)的,IPR(民间矿权)的。多种形式的矿权在这里争相辉映,体现出不同的经营特色。
四、主要承包商:规模较大有SSB,SJS,SJM,LP等,还有一些新进入的中小承包商,机械规模从几台到几十台不等,承包方式有按台班单价计算的,也有按趟数(矿区固定)计件的,装船费用另计。正常时期的驳船费用2.8-3.2美元左右。
五:印尼主要检验公司如INTERTEK,GIOSERVICE,SUCOFINDO,SI(与CCIC合作),SGS等在这里都有服务。当然,检测出来的结果有时候相差也比较大。
六、靠港船只:在正常出货的年代,即使在最萧条时期,每月基本也都有矿山在装船。曾经的最高峰有20多艘母船同时到港,远远望去,一字排开,甚是壮观,让人不由想起当年的八国联军。
坡马拉,是个令国内业者刻骨铭心、终身难忘的地方,有些公司在这里稳扎稳打,获利颇丰,造就了一批亿万富翁;有些公司在这里是“魂断蓝桥”,败走麦城。多年的市场不规范运作,使这里的“水”相对较深,令人有些望而生畏,使部分投资者转而投向其他新矿区。尽管天还是那片天,地还是那片地,然而现在这里给我的新感觉是:红土多了,绿树少了;码头多了,设备少了;忽悠的多了,规矩的少了;开采出的矿多了,运回国内的少了,官司多了,国人少了。。。这一多一少的背后,又隐藏了多少不为人知的故事!
坡马拉的辉煌和败落,给矿主和投资者的启示是:作为卖方,不讲诚信,欺上瞒下,你就赚不到,丢尽脸;作为买主,蜻蜓点水,急功近利,你就站不住,走不远。生意要讲究双赢,成功需要时间和共同努力!
印尼禁矿已有半年,现在的坡马拉早已风光不在,一切又回到原始状态,只有ANTAM的工厂还在那里满脸疲惫地矗立着,像我一样露出不甘寂寞的神态。人们都在抱怨,却又是那么无助,眼光呆滞,日日夜夜在祈祷,期盼重新开矿的佳音。。。
青山依就在,镍矿不了情。坡马拉徐娘未老,风韵犹存。据了解,这里从小学校就开始普及矿业知识,在不远的县城KOLAKA的大学里已有镍矿专业。我相信,凭借ANTAM的多年底蕴,当地政府的不断努力,人民的友善好客和勤奋热情,新的中央政府一定会在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之间做出睿智的抉择,坡马拉一定会再次焕发青春,向世人展现新的魅力!
昔日的坡马拉,你在哪里?你妈喊你回家吃饭!

附注:那张损毁的皮卡车照片,出事时本人荣幸地坐在副驾的位置,当时的司机实在太困了,接我从机场到驻地的4个小时山路中撞到了左边的大树,正是这颗大树,挽救了我们没有掉下山去。司机受伤,而我竟然毫发未损!只是在深山老林里困了5个小时。在此忠告各位:出国有风险,出行要谨慎!